褚宏启:培育学生一辈子都需要的素养
2022-8-27 11:43:44 科研 浏览量 :

褚宏启,教育学博士,教授,国家督学,北京开放大学校长


今天和大家交流一下生涯规划与核心素养。今天大家讨论比较多的可能是高考的规划,我认为生涯规划比高考规划可能更重要,高考只是一时,而生涯是一世,我们要培育的是整个人生最需要的素养。所以各位规划师,如果我们要为孩子进行规划的话我觉得要从整个人生的视角去规划,而不是只从高考这一时。


核心素养是什么


这里首先讲一个概念:什么是素养?我们的题目是生涯规划与核心素养,素养是一种能力,什么能力呢,做事的能力。中国的孩子会做题,但是不会做事。比如说,几个人经过研究,发明了一个新型的宇宙飞船,把人送到火星去了。这个事干成了,这个过程中用到没用到知识呢?用到了非常高级的知识;也用到了技能,动手造了一个飞船;也用到了态度,对科学无比的热爱。所以当人把事干成了,这三个素质也就全有了,但是我们的教育往往只关注知识点的学习,对于动手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严重不够。

核心素养是什么,是做事的关键的能力。我们看一看一个人一生当中需要什么样的素养呢,或者是人的一生核心素养是什么呢?我们人生中有一个个非常关键的关口,决定着你的人生地位能不能向上流动,中考、高考、找工作,进入职场晋升、创业等等。不同环节上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当然大家今天主要关注是高考,我觉得不能只考虑一个点,我们应当统筹考虑。

可能大致是这样的:中考高考主要靠会刷题、会考试;求职找工作除了一个学校毕业证这个“牌子”之外,可能表达能力特别重要,否则很难通过面试;职业晋升当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可能是脑子要好用,工作重要有点子,再加上善于合作,与同事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家想想领导喜欢什么样的员工?喜欢有创意的,不喜欢墨守成规的,还喜欢什么样的呢,就是善于合作的,不捣乱的,但是现实往往很难两全。

某些聪明人有时喜欢捣乱,大多数老实人往往缺乏创新,所以把这两点做好协调特别重要。我就把它概括为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一个是聪明,一个是温暖。

我的核心意思是我们要把三个阶段所要求的这些不同的素质统一起来,而不是割裂开来。我不是说考试不重要,我希望大家给孩子做咨询的时候不要光说考试的事,即使考上北大、清华又能怎样呢?我们还是要兼顾长远的发展。

大家看看我们国家学校的短板是什么?我们如何评价教育质量?我们简单把质量等同于分数。孩子们加班加点做题,这样培养出的的人才,很难和美国开展竞争。

中国学生的发展往往是片面发展,人的发展包括两个维度:看得见的身体和看不见的精神,精神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情感和价值观,智力又包括知识和能力,知识又包括考的和不考的,但我们只看分,不看别的。

到最后尽管有一些学校素质教育做得不错,但是中国的基础教育往往是“考试要考的知识”被放大,而身体素质、非智力因素、能力、不考的知识都被忽略了,起码是重视不够。我们给孩子做规划,不能只盯着要考的知识,这些之前被忽略的东西对孩子一生更加重要,希望大家有一个全面的质量观。

中国孩子基本上是高分、低能、负担重,不能应对国际竞争,整个教育过程、学习过程又非常卖力、非常累,所以我觉得我们的教育是事倍功半,数不胜数的课外补习还进一步加重了孩子的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


为什么要关注核心素养


21世纪来了,世道变了,过去的能力不够用了。高三模式,和过去的科举没有本质的区别,我们离这个时代太远了。我们看看21世纪它有很多特点,我们今天只讲一个知识经济。

华为、苹果公司都是知识经济的代表。知识经济就是创新经济,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能满足创新的需求吗?我们在培养什么人呢?培养会考试的人。

大家看要想考高分需要什么?需要记得多、记得准,回忆得快。中央台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测的全是记忆能力。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我们跟美国拼的不是记忆,我们记的是过去的旧知识,我们是需要新知识,需要的是创新。社会发展变化了,所以我们教育也要发生变化,我们不能只把孩子培养成知识的“存储器”,应该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高级思维。

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考试模式不能满足这个需求。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提出了核心素养。一个国内研究团队梳理了29个核心素养的框架,大家只看第一个就行了:高阶认知,高阶就是高级,不是简单的记忆和刷题,而是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我们做了一下概括,概括了世界上几十个国家与国际组织核心素养的框架,也充分吸收了我们国家的框架,我们认为6个方面的素养非常重要: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是高级能力;公民素养和合作与交流能力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自我发展素养是自己和自己怎么相处,自己和自己相处不好会纠结、难过;最后是信息素养,信息时代必须要掌握信息素养。

      这六条是对谁的呢,不仅是小孩,对我们成年人也非常必要。在我们国家的台湾把核心素养叫国民核心素养,OECD组织明确提出:核心素养是面向每一个人的。欧盟报告明确指出:核心素养在每一个学段都要培养,包括继续教育,包括幼儿园。这是世界大趋势,如果我们只是老盯着那个就太窄了,不能满足未来的需要。

所以我再次强调一下核心素养是会做事,不是会做题。我们现在太强调做题,对做事关注不够,所以我们提出这么六个素养。

我们一个一个看一看,创新能力是指什么呢,首先是有新想法,提出新想法、交流新想法、完善新想法,我们孩子们有吗?整天记标准答案,有想法吗?不仅要求有想法,还要求有新做法,光想不行,只有新做法、只有做才能改变这个世界。

第二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科学理性精神的外在行为表现,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是要基于数据,不能胡说八道,要讲道理。

第三是公民素养,是民主法治精神的外在行为表现。中国历史很漫长,其中有一段是封建社会,一个是专治一个是人治,我们现在要建设富强民主的现代化强国,要培养学生的民主素养与法治素养。

第四是合作交流能力,是合作精神的外在行为表现。为什么老有爱记仇的人,就是因为缺乏换位思考,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包容,老是站在自身角度想问题,老觉得自己对,别人是错的,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所以这个能力至关重要,第一是尊重别人,因为别人的优点值得我们学习。第二是宽容别人,因为自己身上的缺点不要对他求全责备。有这两点东西你的人际关系就会特别好。

第五是自我发展素养,就是主体性的外在行为表现。它赋予人更多自尊自信,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更细致的制定个人规划,目标和理想更加清晰,还有更强的适应性、灵活性,有应对压力和措施的能力。这些东西让一个人出人头地,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我认为大家为学生做高考规划人生规划的时候,要清楚这些东西比“分”重要的多。如果你的孩子有这些东西,他在地球任何一个地方生活都不会有问题,他会活得很好,所以我认为这些东西可能是大家要更加关注的。

第六是信息素养,信息时代要掌握信息素养。

我认为一个人要成功,这六条很重要,人活着无非是做事和做人,21世纪的今天做事必须有新意,你老是墨守成规不会有出息,有新意的人必须有创新能力和批判性素养。我们发现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是一个人干成的,都是大家一块干成的(有合作与交流能力有民主素养)。再一个,无论你跟多数人合作,但最重要的是自己要争气(有自主发展能力)。信息时代必须掌握信息思维,这就是我说的新六艺。

这六种素养背后体现的是创新精神、科学精神、民主法治的精神、尊重别人的精神、独立自主的精神等等。这些精神正是我们民族特别欠缺的,所以我们讲中国国民性的改造、人的现代化,这也是一个基本的清单。所以大家做咨询,肩负着一个重要的历史使命,就是依靠咨询,你把他变成一个现代人,让他具有现代精神,并不是只会考试,改变你所咨询的对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使命。


创新、合作是核心素养的核心


这六个东西有点多,我们进一步聚焦,聚焦成两个,一个是创新,一个是合作。大家看一看,我们总是说一个人既要有智商又要有情商。大家看创新合作和智商、情商是什么样的对应关系?创新是对应智商,合作对于情商。所以这两个东西特别重要,是两大“超级素养”。

创新能力是聪明的脑,合作能力是温暖的心。创新是真聪明,死记硬背是假聪明。这个真正的聪明提升中国的竞争力特别重要。各个学段都要明确核心素养的要求,将来高考改革并不是单纯考试,还要考能力,所以大家要适应这个需求,而且要有前瞻性。

所以我们进一步聚焦的话,把两点聚焦为一点,比如我问大家:这两点很重要,但这两点相对来说哪个更重要呢?

在中国目前这个发展阶段,我认为创新更重要,大家想想,即使我们现在14亿中国人团结合作像一个人,互相之间关系特别好,脸都不红,但是如果我们创新能力不行,最后的结局是我们团结一致、捆在一块任人宰割,所以创新至关重要,我认为创新能力是核心素养的核心。因为人是有思维的动物,人的本质最高体现是会创新。再一个它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的素养,所以创新特别重要。

认知能力的清单中,创新排在最上面,记忆排在最下面,记忆是在这个地方,越往上能力越强,创新是在最上面。大家给孩子们做咨询强调的是什么呢,是不是强调知识的记忆,非常多?从记忆到理解到应用,到分析、评估、创新,这个能力是越来越高。能创业的人都是创新能力很强的人。


如何培育核心素养


刚才我们讲了半天只是解决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最简单的说聪明的脑、温暖的心。总的来说要变的是几个方面,课程要变、教法要变、老师要变、评价要变,这些不变核心素养培养不出来。

当前我们的课程有三个问题,第一是内容繁难偏旧,空疏无用,我们需要脱虚向实。

第二是课程实施中,小学是泛化的,小学升初中没有考试,小学校长特别喜欢搞特色,五花八门。学校随便搞一点什么活动,把孩子的时间占满太容易了,但是有一些活动没有多少价值。到了中学是课程窄化,大家想想为什么窄化,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

第三是课程实施中千人一面,不能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需求。

怎么办呢,第一个方面,我们课程内容一定要和目标相契合,因为课程是目标的具体化,不能两张皮,一说目标就是全面发展,一说课程就是考试内容,这不就两张皮了吗?所以特别要强调核心素养。

第二是课程结构要优化,要“好吃有营养”,大家知道小孩子们喜欢吃垃圾食品,因为好吃,爸爸妈妈做的都是很有营养的饭菜,但是不好吃,孩子不吃。所以课程就像食品一样既要好吃还要营养,而且还要做营养配餐,这样孩子才能精神成长很茁壮。

第三是针对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推进课程多样化。我说的课程是广义的,包括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满足孩子多样化的需求。

这是课程方面。

下面是教法,现在我们需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这是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相连接的。

这种教育方式学校用不用呢,也用,什么时候用得比较多,做公开课的时候,领导检查、专家听课的时候做。我问老师为什么一到常态课又回去了,又使用老办法了?他说我知道你这个好,但是我用你这个方式我完不成课堂教学任务,他认为就是把知识点讲完题做完是完成课堂任务,还是以知识点为主。

我认为老师上每一堂课应该从育人的角度上课,不是从教知识点考点的角度上课。老师应该这样想:通过我40分钟的讲课,怎么让孩子的脑袋变得更聪明一点,心灵变得更温暖一点。如果老师有这种想法的话,大家可以看到他提问的方式、说话的语气都不一样。老师完全可以从育人的角度上这节课,但是我们现在老是从教考点的角度去上课。

培育核心素养教法比教材更重要,把教材背熟了不一定有能力。

什么样的课需要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所有的课都需要,所有课都要培养孩子创新。现在某些学校教学方式满堂灌就是这种方式,非常陈旧,非常落后。

我们看看我们教育评价怎么改,这是最关键的,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大家想想在家长的心目中、班主任心目中什么样学生是好学生?成绩好的学生、听话的学生?但是这样的孩子将来未必有出息。

是不是听话、学习好就不重要了?依然重要,但是只有这两个是不行的,因为我们知道成绩好不一定就是聪明,把过去高考的题刷20遍肯定能考高分,但是他创新能力不一定真行,不一定真聪明。

听话的小孩不一定很温暖,有一些学生见到老师是很听话,但是见到小朋友就欺负,欺软怕硬,这样的孩子没有温暖的心。


所以只有前面两个不够好,要增加两个,就是创新与合作。没有后两个不能迎接21世纪的挑战,没有前两个就不能应对现实,不能应对家长。所以大家做咨询不能老盯着第一个,我们几个都要盯,成绩要好,同时守纪律、能创新、善合作。

我们现在考试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像这张图右上角这个句话,为了保证公平,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统一的考试,请爬上那棵树。猴子是学霸,其他都是学渣,其他真的都是学渣吗?大象的本领猴子具备吗,根本不具备,但是我们评价标准出了问题,不是大象有问题,是我们评价的标准有问题。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每个人都是天才”,但是如果你以爬树的本领来判断一条鱼的能力,那它终其一生都会以为自己是个笨蛋。大家做咨询是不是也发现孩子学习不好很自卑,所以我们要超越分数。

最后做一个小结,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我们不仅让孩子有一个聪明的脑还要有温暖的心,还有勇敢的心,所以罗曼罗兰说过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生活的真相是有时候你很难忍受,但是难就不过了吗?所以他说了一句话,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而不是跳楼了,而不是归隐了,这个态度要给学生,这个比给学生分更重要。

日本的一个设计师叫山本耀司,认为“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别的东西,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现在我们孩子太脆弱不敢撞,所以大家要鼓起他们的勇气。

我们对孩子最好的咨询是让他热爱生命,让他不怕困难,这个可能比考一个高分对他一生会更加重要。我就说这些,谢谢!


注:以上内容,根据褚宏启先生在 “2020年新高考升学规划高峰论坛暨中国网教育升学规划三十人论坛”上的演讲整理而来,略有删减。

来源:中国网